上砂祭祀活动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源远流长,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凝聚了当地历代文人士子、堪舆学者、礼生执事,以及普罗大众的集体智慧和创造,这些语言文字集中体现在祭祀“请神书”中。
所谓“请神书”,实际上并不一定成书,而是一种依靠口头传承,集体记忆的语言文本,以各家各户凭记忆自行记录、互相抄录来传承。曾几何时,因意识形态方面的特殊原因,祖灵祭祀被列入封建迷信活动的范畴,大规模的、公开的、规范的集体祭祀活动被严令禁止,祖灵祭祀转入一家一户的分散行为,完整的“请神书”文本几乎失传。流行于千家万户的手抄本在传抄中不断演变,以致错漏百出,以讹传讹。在我接触过的十几种抄本中,有的出现了许多不可理解的用词用字,有的甚至将战国时期的楚庄王和唐朝时的福建庄氏肇基始祖庄森作为同一个人来表述,直让人哭笑不得。有的礼生执事因使用讹传文本而只能读其文而不明其义,闹出不少笑话。
“请神书”作为祖灵祭祀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当地的历史传承、文化记忆、民俗民风乃至价值体系等重要信息,是研究当地人文精神的重要历史资料。然而,目前想要得到一个有代表性的通行文本非常困难,极待作进一步的挖掘和完善。现将我得到的几个“请神书”文本中选出一种,并对厅堂祭祀与清明扫墓祭祀的异同作出一些比较。
厅堂祭祀
上砂庄氏除夕厅堂拜祖请神书
伏以
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彤彤日,便把新桃换旧符。今据公元****年**月**日,**岁十二月三十日,届当残年佳节之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揭西县上砂镇某某村某某楼庄家天水堂上,厥有阳上堂下裔孙某某,右领合家男女老幼等,点起清香,躬身拜请,茅山师主,余千一郎,余万二郎,大旙师主九世祖法祖法光清泉庄公妣温太李太孺人,统带手下五营雄兵猛将,功祖法强庄公妣陈太邹太孺人,本堂(或某某楼)吉宅龙神土地,井灶龙君,门神护卫,列列圣神出在堂前。
又来拜请传香童子,报信童郎,驰马捷报,年值公曹、月值使者、日值公曹、日值使者,拜请我某世祖某某庄公妣某太孺人(此处列本家上三代祖公祖妣的名讳)作东边之主神。(圣告)
又来拜请:本境伯公伯婆,上至泉源、下至水口王公社庙,各宫各殿有感神灵,天地神明,日月三光,虚空过往监察见闻尊神。
又来拜请:庄氏始祖楚庄王,传至庄氏福建桃源肇基始祖太高祖文盛庄公妣二林夫人,传至十七世宋将军潜斋庄公妣黄太孺人,上砂开基始祖耀德九郎庄公妣潘太孺人。
……
(此处加本家自上砂庄氏自二世直至高祖的直系祖公祖妣名讳)
又来拜请:我庄家天水堂上列列众房门伯叔祖妣,血盆落地,一派宗亲。
香烟萦萦,神必降临;香烟曲曲,神必降福;香烟才起,神通万里。
列列神祇,祖公祖妣,或在天庭,或在紫府,或在瑶园树下乘风摇扇,采花摘果。山遥水远,海阔天高,倏忽难闻,传信童子,报信童郎,驰马捷报。奉请列列尊神,各各在天不远,在地不遥。在天者腾云驾鹤,在地者跨马摇鞭;在水者驾船摇桨,在衙者离宫出殿。宫宫请到,殿殿来临。揭开云头,口含香烟,降驾到其座位。千金圣告,来作证明。(圣告)
(如未准)
列列神祗,祖公祖妣,或在东壁园中看书作画,或在西园翰墨汇集文章,或在南山石上下棋作乐,或在北阙殿前谈古论今。东南西北,街头路上,十字路边,掉转马头,口含香烟,降驾到其座位。香烟为信,圣告为灵。(再圣告)
(如仍未准)
一告阴来一告阳,阴阳两告多思量,阴告不知阳人请,阳告莫在半路旁,万里香烟传信到,香烟传信达神明,圣告落地值千金,千金圣告共来临。(再圣告)
(如准,则先斟茶,稍停再斟酒并接下文)
神来未久,开壶酌酒,神来未见,开壶酌献。酌上东来东座,西来西座;南来南座,北来北座;中心结起莲花大座。神多盏少,合座相容,两头无盏中心传开,中心无盏两头传来,千神共三盏,万神共三杯,三杯三盏,轮去轮转;三盏三杯,轮去轮回。(续酒)
酒前有请告,酒后有说明,今当说明其事:兹值残年佳节,新岁将临,礼当参拜列列祖公祖妣,暨列诸位圣神,一来到座,二来领受。今有远裔孙庄某某右领合家男妇老少人等,上座焚起大炉清香,点起高灯银烛,摆列凡仪果品,高山绿水浓茶;下座摆列高头雄鸡,案上屠肉,珍珠宝卵,海中咸鱼;又有黄禾米粄,黄禾米酒;荤有荤介,斋有斋介;盐碟刀子,样样齐全;又有金纸银钱,鞭炮万响;事事殷勤,摆列案前。奉请列列祖公祖妣,暨列诸位圣神,各各在座,共同宽饮宽宴,打开葫芦,自斟自酌。
自古道:杜康造酒千家醉,太白斛酒十篇诗。列神饮尽杯中酒,醺醺醉入杏花村。(续酒)
酒又再斟再酌,再酌再献,碗上加杯,又食一巡,食得颠醺饱醉,含笑喜欢。
低头食酒,起头庇佑,庇佑裔孙某某家中男添百福,女纳千祥;老者青山不动,少者江水长流;少男少女,花枝端正,桥道光明;生男者彭祖之年,生女者麻姑之寿;有妻者多生贵子,未娶者匹配嫦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季季安康;一月三旬,旬旬吉庆;身如药树,百病不生;家门兴旺,财进丁添;合家团圆,满堂吉庆。(圣告、续酒)
又来庇佑士农工商,耕田者积谷千仓,做生意者腰缠万贯;做工者百艺精通,上迎下请;读书者日读日进,夜读夜进,名标金榜,步步高升。
又来保佑,家中六畜,大力耕牛,糠猪草羊,圆毛扁毛,半是胎生,半是卵生,不食自肥,不管自归;一母在前,百子在后;血财兴旺,六畜成群。(圣告)
庇佑已吉,庇佑已周。好话不敢多说,好告不敢多求。值此残年佳节之期,裔孙等备办有香楮烛帛,金纸银钱,一应奉上,丙丁火化,共烧各领。(圣教、烧纸、放鞭炮)
未曾烧纸是白纸,烧了白纸黄金铺满地。一百两百,钱头分拆;一贯两贯,钱头分散。分得神神有份,圣圣无亏。多则买马,少则买花;买马相共骑、买花相共插。
纸钱过火当再酌,碗上再添交钱酒。(续酒)
在座列列尊神、列列祖公祖妣,食不尽民间之酒,饮不尽民间之浆。酒冷无汽,肉冷无味,小小微意,不敢久留。兹当退下残杯,转碗收盅奉送。奉送列位尊神、祖公祖妣,东方请来转东方,西方请来转西方,南方请来转南方,北方请来转北方,中央请来转中央,有宫归宫,无宫归殿,各归原所,各归原位。后有所请,伏望降临。
我家天水堂上本所侍奉:
茅山师主,余千一郎,余万二郎,大旙师主九世祖法祖法光清泉庄公妣温太李太孺人统带手下五营雄兵猛将,功祖法强庄公妣陈太邹太孺人回转厅堂之上,法坛永驻,整顿金炉。
千金圣告,福及其祥。(圣告)
清明扫墓上述请神书,是我所见到的抄本中比较详细的一种。在民间的祭祀实践中,很多人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一些更为简便的版本,其较大的分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请神时,只请出本家上三代祖公祖妣,并让他们转请其他先代直系祖先及庄氏宗亲、天地神明。邀请的范围、先祖名讳和圣神称谓均交由上三代祖公祖妣自行决定。因此,使用“转请”的概念,既大大简化了请神的过程,又不违礼数。二是在祈求的部分更为灵活,使用更为简化的文字,或者结合自己最现实的需求来组织语言。还有一种请神书,则只谢不求,认为残年佳节拜祖的重点在于感谢祖先一年来的庇佑,因而略去了祈求庇佑的内容。种种说法,各有自圆其说的理由。除节日厅堂拜祖以外,每年的清明扫墓也是祖灵祭祀的一项重要的活动。清明扫墓“请神书”与节日厅堂祭祀请神书大同小异,主要的差别在于开头,以及所请神祇有所不同。在我得到的几个抄本中,有一种的开头部分是这样的:伏以青山草木青萋萋,江上鱼虾乐拥熙;山中鸟雀多快乐,正是人间扫墓时。值此吉日良辰,天地开张,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揭西县上砂镇某村某寨某某名等,诚心来到某某地名,我某世显祖显妣陵墓之前,诚心焚香,躬身拜请守墓童子守墓童郎,打开金钩银锁,引出正祭墓主,某世某某庄公妣某孺人出在墓堂,为今日之东边主神。(圣告证明)转请本山各路墓龙神君,本山后土伯公伯婆,福德尊神,墓邻百客;又来拜请:寻龙点穴仙师,杨、曾、廖、赖仙师,司马头陀,九天玄女,郭璞仙师,前代地主典主卖主,开山地主武夷王,中人张坚固,见人李定度。又当拜请:天地神明,日月三光,虚空过往监察见闻等众一切神祗。……其后与节日厅堂祭祀的程序和说法大致相同。——节选自庄兆云《山乡杂记·祖灵祭祀》清明扫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