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设,优化行政区划、促进资源整合成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四川省,作为川陕甘毗邻地区的核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广元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提出将绵阳市梓潼县、巴中市南江县划归广元市管辖,重塑广元中心城区利州区发展格局的设想,以期为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建设、加快广元都市圈发展提供新思路。
广元近况简介
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捷通达。境内有3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干线交汇,形成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走廊,成为川陕甘区域性物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广元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成为川东北重要的工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并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但同时也存在市域范围较小、中心城区带动能力不足等短板。优化区划,扩容提质,对于增强广元市综合实力、主城功能,塑造区域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梓潼近况简介
梓潼县位于绵阳市东北部,面积平方公里,人口36.8万。作为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和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梓潼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业发达,盛产优质水稻、柚子、生猪等特色产品。
近年来,梓潼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特色的县域经济。但受区位、市场、交通等条件制约,产业集聚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南江近况简介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幅员面积平方公里,人口45.7万。南江县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光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军四渡嘉陵江纪念地等知名景区,是中国观音文化之乡。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休闲产业,被评为"四川省旅游强县"。
但景区分散、交通不畅、服务配套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全域旅游发展,难以实现产业经济突破。
梓潼南江并入广元可行性分析
广元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城市能级等方面优势明显,对周边县市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和资源配置功能。将梓潼、南江两县划入广元,纳入同城化发展,有利于发挥广元的规模效应和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破除行政壁垒,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一是交通互联互通更加顺畅。并入广元后,梓潼、南江可共享广元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与广元市区"同城效应"。
沿广元至南充、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沿线形成交通经济带,方便两县农特产品、生产要素流通,推动市县融合、城乡互动。
二是产业分工协作更加紧密。依托广元现代产业体系,鼓励梓潼、南江承接广元主导产业梯度转移,承接绵阳军民融合产业溢出。发挥梓潼农业大县优势,将其打造为广元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
支持南江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纳入大广元旅游圈整体营销。
三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更加均等。按照区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原则,推动广元与梓潼、南江在教育、医疗、社保、文体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全面对接和均等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质量均衡。
四是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更加有效。建立南江与广元毗邻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区域生态屏障建设,筑牢川东北绿色生态屏障。
推动嘉陵江上下游联防联治,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河岸带生态修复,促进全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广元市利州区作为广元主城区,是全市的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利州区坚持高质量发展,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建成曾家山、南河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随着市域空间拓展,利州区在现有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增强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辐射功能。
吸纳梓潼、南江后,利州区可以有效立足广元市域新格局,谋划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动组团式、集约化发展。统筹老城更新与新区开发,打造高品质、宜业宜居的现代城区。推进中心城区都市圈建设,加强与毗邻区县的同城化发展,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区-卫星城"组团式空间布局。
促进城市功能与产业错位发展,优化提升中心商务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现代物流园区等功能板块。增强区域交通枢纽功能,畅通市域、城区循环路网微循环系统。构建便捷共享的公共服务网络,医院、学校等优质资源辐射周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等生态空间布局,塑造山水园林、绿色生态的城市特色风貌。
纵观全局,将梓潼县、南江县这两颗"北斗星"划入广元市,契合广元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形成南向开放门户的战略需求,对于拓展广元市发展空间,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梓潼、南江借助广元这个区域增长极,广元对两县的辐射带动,有利于梓潼、南江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在全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展现新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