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阳.....”
“哎,张妈妈”
“姐姐她们呢?”
......
孩子们口中的张妈妈,叫张蓉,是南江县下两镇的一名幼儿代课老师,她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童伴妈妈”。今天,张蓉来到福阳家,找福阳的姐姐福玲商量升学的事情。
福玲明年就会迎接中考,但成绩一般,福玲担心或者害怕考不上好的高中。张蓉今天专程过来给孩子开展心理疏导。
福玲三姐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后,父亲常年在外务工,三个孩子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张蓉还没有担任他们的“童伴妈妈”之前,三姐弟性格十分孤僻、内向。不仅如此,类似福玲姐弟这样的情况在南江还有很多。因此,年以来,南江县在农民工外出集中的贫困村,启动童伴计划试点,选聘童伴妈妈,建立童伴之家,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而来自香港同胞的大力支持使得童伴计划落到了实处。“童伴妈妈”张蓉与福玲三姐弟的缘分也越结越深。
从8岁到13岁,福玲的少年时光都有张妈妈的陪伴,孩子们在成长中一天天发生着变化,面容明朗了,笑声响亮了。福玲奶奶介绍说“从把同伴之家办起,这些孩子就经常去她张妈妈,对她确实也很好,我们也还是感谢她。”孩子们在童伴妈妈的陪伴下变得不再孤单,而且逐渐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乐。童伴计划给留守儿童带来亲情和母爱,让他们找回了有依靠、有港湾的幸福童年。
对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成员徐莉来说,这样的结果便是她的初衷。她介绍说:“童伴妈妈就像孩子的第二个母亲,而童伴之家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他们下课后能够与其他孩子相互认识的好地方,所以童伴妈妈项目的推广,除了是孩子们重拾家庭温暖的补充,更是一种对孩子人身安全的保障。”
为了推广童伴计划,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在帮扶南江期间,投入万元新建、续建村“童伴之家”个,选聘培训“童伴妈妈”名,使余名留守儿童成为计划的受益者。在港扶资金的支持和帮助下,真正使我县的童伴之家建设工作实现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转变。
目前,在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的帮助下,童伴计划还开展起了作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兴趣拓展、关爱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福玲说:“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张妈妈陪伴着我们,我也有想过读个好高中,再考一所好的大学,去当一名好的老师。”
(南江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