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家族历史
据晚清、民国旧《贵县志》记载:“贵县土著惟农、黄、覃、邬、韦各姓,余俱外来占籍,概称为土人,而于粵东惠潮嘉迁来者均谓之来人,以其离故土而不变乡音也。”由此可见,黄姓是贵港世代居住的“土著”大姓之一,家族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南江黄氏祖祠
南江黄氏祖祠位于港南区江南街道南江社区中村片(又称上黄),与南江小学一墙之隔,黄氏祖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与南江古码头、中山公园驰道牌坊、亚魁牌坊互为一体,是布山文化的古迹之一,与亚魁牌坊相辅相成,呼应相融。年,贵港市公布了第二批1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江黄氏祖祠列入其中。
祖祠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文化习俗的传承等方面,以南江黄氏祖祠最为完善。经过几次修缮维护的南江黄氏祖祠坐北向南,分上下厅,天井宽敞,下厅大门的上方挂着金黄木匾,从右往左写着“黄氏祖祠”四个大字,门匾上方有一廊壁画,共五幅,正中一大二小,门匾正上方壁画的尺寸与门匾相近,为“五麟图”,有麒麟、凤凰、白鹤、老松、花鸟等,栩栩如生,详瑞满堂,左右各一长图,大门门槛有一对大理石门当,祥云圆鼓,乌黑发亮整座堂屋保存完整,肃穆庄严,让人思绪万千。每年黄姓族群在南江黄氏祖祠举行春秋两祭,祭拜祖先,研究处理宗族大事。
宗祠风格
大门对联为“望隆西粤,族发南天”,大门左右墙分别挂着木匾,右边为南江黄氏祖祠简介,左边是南江黄氏明清时期科举名录。大门对出来10余米,摆放一墩偌大的黑铁香炉。大门进去,穿过下厅,是宽大的天井,长宽都有十几米,青砖铺垫,排水设计巧妙,遇雨不涝,左右对齐排列走廊、房间,墙上留存较好的壁画有五六幅,色彩鲜艳,画功精致。
上厅的高墙左右分别挂着“文魁”“亚魁”的木匾,一共4块,上厅是黄氏宗祠神堂,供奉南江黄氏祖先,上厅的6根梁柱都刻有对联,书香浓郁。南江黄氏祖祠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建筑,建筑风格古雅别致,鼓形方础,石柱直立攀梁,斗拱挑檐,硬山脊顶,相峙相衬,浮雕图案,生动逼真,处处透露出黄氏先祖高超的建筑艺术。
黄氏祖祠还是传播儒学的场所,明清两代,从私塾、学馆到书屋,尤其是书屋称“三台书屋”,直至晚清民国时期,仍是当时贵县南岸最为著名的一处民办学堂,与北岸的覃塘镇桐岭村龚氏祖祠之“浮青书屋”扬名郁江南北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