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志强
年5月12日至18日,历时七天的贵州旅游,祖国西南边陲——贵州美丽的大自然风光,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宏伟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群
到贵州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首当其冲,是黄果树大瀑布。果不其然,第一个旅游景点便是黄果树大瀑布群。
从林城贵阳乘旅游中巴出发,沿阳黄高速一路前行,约行两个半小时,就抵达有着亚洲第一瀑布之美誉的黄果树风景区。下中巴换乘观光电瓶车,约十分钟便来到第一个景点一一陡坡塘大瀑布。陡坡塘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宽的瀑布,还未见到瀑布,就听到了轰隆隆的流水声,故称之为吼瀑。步行穿过弯弯曲曲的林荫小道,就远远望见了该瀑布,这时脑海第一反映好象来过、见过、好熟悉。哇!这不正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片尾曲中唐僧师徒留下足迹的地方吗?!怪不得似曾相识、似曾相见、十分熟悉。拍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留下了同伴们一个又一个的倩影,导游催促我们快赶赴下一个景点,但大家还是舍不得离开。特别是我这个爱好摄影的老者,更是被导游一催再催,还是恋恋不舍地掉在了队伍的最后。
从陡坡塘到黄果树大瀑布,先要步行游览天星桥景区,这里由石景、水景、树景、洞景等奇妙天然景物搭配组合而成。游人时儿穿洞而过,时儿踏水上石陛而行,时儿从峡谷崖缝中摸爬而出。一路上观赏着奇异的树木花草和怪石及美丽的风光,一路上又不得不小心冀冀地照看着脚下小道和同伴,生怕扭伤脚或掉进水里。一个半小时游览,总觉得时间太短,没看够,不过瘾。
走出天星桥景区,乘坐电梯直下黄果树大瀑布山谷的谷底。一边观赏着从高处直奔而下的泉水,一边沿着小道和栈道,随着人流前行,很快到达世界知名、亚洲第一的黄果树大瀑布。它高七十七点八米,宽一百零一米,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块大挂屏从天而下,从山顶直落谷底,一层层白雾像天上的云彩笼罩着整个山涧,在山坳中飘荡,瀑布直落谷底,冲击出的水花像白棉不间断地向山涧四周飞去,这里虽有睛空,却总是靡雨蒙蒙,只要来到景区,没有一个游客能干着衣服出去。
从谷底观看完大瀑布的雄伟气势,回头望着奔腾的流水倾泻而下,再看看四周的青山,你便自然而然地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沿着山间小道,随着人流一步一步向山顶走上去,雾气更浓,霏雨更重,天未下雨,却胜似下雨,虽没有淅淅沥沥的雨点声,只看见一层层白雾细如丝,薄如纱,轻如棉,在随风飘荡,布满了整个山谷,不知不觉行人便满头雾水,满身湿透,虽穿着雨衣也无济于事,根本无法阻挡雾水的浸袭和渗透,整个人就象刚从水中钻出来一样。在快接近山顶的地方,也是离瀑布源头最近的地方,这里更是观赏瀑布壮观之处。随着如织人流的滚动,在大瀑布旁一个只能容一、二个人进去的洞口展现在面前,洞口立有一块写有”水帘洞”三个红色大字的石碑,格外醒目,游人在这里争相留影、听涛、赏瀑,然后一个个排队钻进山洞。
山洞十分峡窄,路面凸凹不平,洞内四周流水潺潺,滴水不断,光线阴暗,使人有一种阴森之感;洞外瀑布怒吼,使人好像又置身于一个更加神秘而又神奇的世界。从水帘洞内往外观赏大瀑布,更加令人惊心动魄。
钻出山洞,眼前忽然开朗,向西望去,阳光穿透白雾的封锁,照在倾泻而下的瀑布和布满山谷的薄纱上,给它们增添了新的色彩。向东观赏,山头上奇花异果、竹木成林,你便真正步入了传说中的花果山。行走在花果山的小径上,行走在大瀑布源头之上,一边观瀑布听涛声,一边观赏着花果山的美景,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如果你还年轻,会翻几个筋斗,你便是孙悟空美猴王再世。
这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可以从上往下、从内往外亲密接触的大瀑布,是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这一自然奇观。是上帝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一奇观令人心旷神怡。
神秘而又奇特的南江大峡谷
第二天,从贵阳出发,高速行程约一个半小时,到达黔中开阳县境内,开始游览著名峡谷公园一一南江大峡谷。这里展现给游人的是贵州高原最恢宏的峡谷风景区。是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又一处神奇的壮丽景观。
南江大峡谷又被称为贵州的香格里拉。该景区集中了喀斯特峡谷的雄、奇、险、秀、野、幽、奥之特点。尤以奇峰、险滩、瀑布、断崖、峭壁、巨石、溪泉见长。主要景点有金钟瀑布、鸳鸯瀑布、石门鬼怪、滴水景观等共二十六处。风光秀丽,风乐旖旎,景象万千。当我穿梭在峡谷两边陡峭险峻的山腰栈道之上,时而头顶高山,时而脚踏怒涛,时而悬空峭壁,时而穿梭云层。仰头观山峰,险峻、陡峭、奇特,直插云天而悚目惊心;看金钟瀑布、灵芝瀑布如丝如雾的飞瀑悬泉,飞流直下,飞花四溅,泉花飘过,美不胜收。两岸崖壁上钙华石,或似亭台,或是灵芝,或像灵龟,或像金钟,或如石花石幔,千奇百怪、形态各异、十分瑰丽。让我叹为观止。低头观河滩,湍流凶涌澎湃,听溪流,击石咆哮,奔流不息,惊心动魄。行走中,观其峻、赏其秀、叹其险、生其畏,在有惊无险中洗涤心灵,实属人生难逢。穿过峡谷,坐上览车飞向山顶,回头再观峡谷全景,川流不息的滩流,向一把神剑劈向高山,把高山劈成了两半,而那把神剑却留存在两山的中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与两边的奇峰峻岭形成鲜明的对比。滩流更象一根飘逸在峭壁间的彩带,忽左忽右,在两山中穿行飘荡。我被大自然的景秀所吸引,被大自然的神力所折服,我不禁发出:“鬼斧劈天险,神工造景奇”的惊叹。
古老的瑶族和美妙的千户苗寨
告别爽爽贵阳,我们又来到了贵州唯一世界自然遗产地——黔南荔波。在这里游览了著名的七孔古桥、响水河瀑布、拉雅瀑布、水上森林、翠谷瀑布、卧龙潭、鸳鸯湖等景点,品尝了荔波特色小吃一一烤鱼和酸梅汤,又一路前行抵达瑶山古寨。
瑶山闻名遐耳,这里居住着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瑶族。瑶族是一个由原始氏族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由原始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文明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保留着狩猎、捕鱼、和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以及具有瑶族独特的精美服饰。动听的歌谣、粗犷的舞蹈,古老的传说和独特的婚俗,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文化信息。特别是瑶族妇女的服饰更是瑶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妇女夏装制作工艺简单,设计简洁,其由前后两块方布缝制而成,背面锈有花纹,前面为黑色,原始的穿着直接套在身上即可,里面无需任何内衣短衫。瑶族是个信奉百神的民族,在他们的自然崇拜里,有生殖崇拜,结婚后久无子女都要在家门前立两块中间有孔的石头,叫做求子桥,石孔意为母性生殖器,逢年过节时往石孔塞红纸或纸钱,但求来日儿孙满堂。
当我们走进瑶寨的寨门口,一股古朴古香的风扑面而来,瑶族姑娘着自己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欢迎我们的到来,并端上了一杯杯香味四溢而酒劲十足的浓烈米酒,让我们喝拦路酒。姑娘那银铃般的歌声、那烂灿的笑靥、那火一样的盛情,使你不得不把那细细的青竹筒里的米酒一饮而尽,并久久回味着醇酵的酒香。寨子里到处都是古董:吊脚粮仓、石碾、石磨、吊脚古民居、瑶王殿等,这些古董与其他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游人可更多的、并从不同侧面了解这个民族的过去和现在。我一边观赏这里的美景和历史沉淀物,一边沉醉于这里的原始古朴、纯洁善良和热情好客,并被这远古的遗风所深深震撼。
告别瑶山,又来到中国最大的西江千户苗寨。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素有苗都之称,被誉为苗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文化的活化石。沿着久曲回肠的盘山路,翻过崇山峻岭,写有千户苗寨字牌的古朴古香的门楼出现在眼前,苗族人吹着笙、跳着苗舞,在广场上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千户苗寨共有多人,生活在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山沟里,整个寨子依山而建,一条清澈的河流穿寨而过,把寨子分成了东西两半,河上架起了几座很有特色的大桥连通两岸,并成为苗寨一道风景线。千户苗寨与湘西、云南等处苗寨之不同点,一是寨子大而壮观,二是寨子美,三是寨有制银器的专门银庄。
特别是到了夜晚,千户灯火与全寨河边、路边、山边的华灯齐放,使整个寨子变成了一座不夜城。我拿起像机,来到西边山脚至高点的观景台,一边欣赏着这人间天堂美景,一边拍下了一个个令人兴叹的镜头,留下了这难忘而又宝贵的记忆。
神秘的佛教胜地——梵净山
中国五大佛教胜地,我去过了普佗山、五台山和九华山,也知道峨眉山在四川,却不知梵净山是弥勒佛的道场,更不知道梵净山在贵州。不知是佛祖指引,还是我这个常现满脸阴云的人与佛祖有缘,可能二者都有,让我在有生之年来朝拜弥勒佛祖。
最后一天行程,天公不作美,下着小雨,乘车来到黔东北、铜仁市的梵净山,浓雾笼罩着高山,连绵的阴雨下个不停,能见度不足百米,给这梵天净土增添了更加神密的色彩。观光车载着我们向上山的索道站台方向行驶,一路上望着四周隐隐约约的苍茫大山,睁大眼睛去寻找能见度极低中的美景。前行不远,旁边看见一条流水潺潺的黑弯河,一个巨大的龙头吐着清澈的河水,并溅起高高的水花,翻滚着银浪,向河的下游奔腾而去,十分壮观。龙头边“龙泉禅寺”四个大字映入眼底。再从车窗向高处望去,一尊高达28米的金色弥勒佛坐像夺人眼球,在雾雨中张开笑脸,迎接着游客和信徒。
中巴车从佛祖道场一闪而过,径直向深山索道驶去。梵净山索道全长米,其落差超过米,从登上缆车的那一刻开始,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车窗被雾雨蒙上了一层薄纱,山的壮观和景色几乎看不见。走下缆车,导游告诉我们:这不是山顶的观景核心区,在以山著称的梵天净土,如果来了不爬爬山,是显不出诚意的。这里离山顶平台还有多级台阶,左右都可上,一边是木阶,一边是石阶。我们冒着小雨登上了右边的木阶,一步步又艰难地爬上了山顶的平台,站在平台上向四周望去,浓雾弥漫,一片雾的海洋,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什么也看不见,只见眼前人影晃动,站在天下闻名的蘑菇石旁,也只隐隐约约看见它的大概形状,什么老金顶、新金顶、凤凰山金顶,更是荡然无存。那种诗句中的”金刀劈破佛分地,铁索牵挂人上天;转眼风云相会处,平空移步作神仙”的意境,更是毫无感受,只是在人间仙境做了一回不明不白的神仙罢了。从山顶左侧而下是石阶,没下多远,便隐隐约约看见庙宇的轮廓,走到跟前才见一座雄伟的大殿——天王殿,同伴们拜完佛,便沿着石阶向下山的索道站台走去。坐索道返回。
在返回的路上,大部分同伴由导游带出景区,我同另外三人坐另一辆车在弥勒道场下车,朝拜完弥勒佛祖,便冒雨走出景区大门,总算没有白来,总算没有留下悬念和遗憾,也算是一生中的一种缘分吧!
再见了,美丽的铜仁!
再见了神秘佛教圣地梵净山!再见了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愿佛祖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再见了,人间天然氧吧!多姿多彩的爽爽贵州!
作者简介:周志强,男,年11月生,大冶市东岳办新美村人,大专学历。大冶市电信分公司退休,现任大冶市老年诗联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大冶市作家协会会员。年上大冶市老年大学,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从事散文、诗歌创作。处女作《难忘的乡村小道》。近几年来,创作散文、诗歌等60多篇近7万字。作品散见于《黄石日报》、《铜草花》、《洛阳晚报》、《今日大冶》等报刊、杂志。
周志强赞赏
人赞赏